首页

女主天地美脚美脚专区

时间:2025-05-27 17:46:35 作者:外国友人融入中国社区观察:来了不见外,社区就是家 浏览量:37807

  来了不见外,社区就是家(在中国·看中国)

  ——外国友人融入中国社区观察

 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。社区虽小,但连着千万家。如今,许多外国友人到中国工作、生活,在一座座城市扎根,在一个个社区落脚。他们在中国的生活,彰显出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襟,书写着中外文明交融的故事。

  浙江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尼泊尔籍居民库玛尔——

  当“老娘舅”,有成就感

  本报记者 窦瀚洋

  “我要赔偿!”不久前,在浙江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“国际老娘舅”工作室里,一名土耳其商人因为商户两次延迟交货,怒气冲冲地上门寻求帮助。前来调解的也是一个“老外”——尼泊尔商人拉吉·库玛尔。库玛尔一边安抚这名土耳其商人,一边耐心劝解商户,“延期的责任还是要负的”。一来二去,双方最终握手言和。

  义乌有“世界超市”之称,义乌国际商贸城有约7.5万家商户,商品销往全球。鸡鸣山社区因毗邻国际商贸城,常住外籍居民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,总数近1400人,被称作“联合国社区”。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校校介绍,“老娘舅”通常指社区中热心公益的调解员,鸡鸣山社区创新推出“国际老娘舅”工作室,调解员多数是外籍人士,他们熟悉语言和文化,更容易与涉外当事人建立信任。

  “能帮大家解决矛盾,我很有成就感。”库玛尔笑着说,自2017年加入调解队伍以来,他已参与处理矛盾纠纷150多起。“作为社区一员,我享受到了这里的很多资源,也想做点事来回馈大家。”

  库玛尔2011年来义乌做生意,因为语言不通,生活有诸多不便。“那时候一句中文也不会,问路、买东西都很困难。”库玛尔说,社区2014年开设了免费中文培训班,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,现在已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交流。据介绍,鸡鸣山社区中文培训班已累计服务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超12万人次。为了满足多样化语言需求,社区还开设了英语角、西语角、阿语角等。库玛尔也会在空闲时间“客串”英语角教师。

  近年来,义乌不断优化涉外服务,持续改善营商环境。2024年5月,浙江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平台“义境”在义乌上线,为外籍人士提供涵盖衣食住行商的全方位服务。鸡鸣山社区专门设置外籍居民服务窗口,无论是居住登记,还是法律咨询,都能在窗口“一站式”解决。库玛尔对这些变化感触颇深:“刚来的时候,办理工作居留要跑好几个部门、准备好多材料。现在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提交,跑一趟社区就能搞定。”

  库玛尔不仅是“国际老娘舅”工作室的调解员,还是鸡鸣山社区外籍委员,每个月都要参加社区的中外居民民情议事会。会上,来自不同国家和行业的居民代表聚在一起,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。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,均被相关部门记录、反馈。“我很喜欢义乌开放的氛围,非常认同社区‘让外籍居民留得下、融得进’的服务理念。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。”库玛尔说。

  广东深圳市蛇口街道白俄罗斯籍居民塔季亚娜——

  做志愿者,变“自家人”

  本报记者 程远州

  “这是我家乡风味的土豆饼,可以搭配酸奶油或黄瓜酱,请大家尝尝。”在广东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老年大学的课堂上,看到自己烹制的土豆饼受到欢迎,来自白俄罗斯的塔季亚娜(中文名:李檀雅)脸上露出笑容。她正作为蛇口国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,与老年大学的学员交流分享。“参与街道的志愿活动让我很有成就感。”她说。

  蛇口国际志愿服务队于2020年正式注册成立,如今已有近400名注册志愿者,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友人。“街道社区是生活空间,也是人与人建立联系的地方。我们希望将‘外来客’变‘自家人’,让外籍居民产生归属感。”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杨燕介绍,国际志愿服务队有专属标识和队服,不仅经常为涉外活动提供外语翻译、在出入境口岸为外国旅客提供导引,还广泛参与国际化街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。“我们正计划组织国际志愿者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。”杨燕说。

  目前,蛇口街道外籍居民超过3000人。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于2017年成立,旨在让外籍居民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。中心提供临时住宿登记、法律咨询、纠纷调解、文化交流等多项便民服务。针对外籍居民常遇到的银行卡办理、税务申报等问题,中心还编印中英双语《便民手册》,推出内容实时更新的“涉外服务锦囊”。李檀雅到深圳后的第一站就是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。“我在服务中心登记了住宿信息,也从这里开始真正了解深圳。”她说。

  服务中心二楼的活动空间里,文化交流活动常年不断。“我粽子包得特别快,就是在这里跟中国师傅学的。”李檀雅说,她最喜欢中心组织的“看深圳”主题活动。活动中,李檀雅等外籍居民走访腾讯、光峰科技等企业,围观人工智能围棋对战,了解“AI+医学影像”等前沿技术……“深圳科技范儿很足,无人驾驶公交车、无人机送快递、人形机器人等都有应用场景,每天都有新事物让人大吃一惊。”李檀雅说。

  “原本我以为只会短暂停留,现在却越来越喜欢这里的生活。”李檀雅说,今年是她来到深圳的第四个年头,她不仅给自己起了中文名,而且彻底融入了当地生活。空闲时,她喜欢骑着共享单车或乘地铁四处逛逛。“深圳的城市建设非常好,公园绿地随处可见。全覆盖的5G网络和便利的移动支付,让我只要带着手机,走到哪儿都不用愁。”李檀雅笑着说,如果有朋友问深圳怎么样,她会告诉他们:“来吧,这里值得留下。”

  (张文雅参与采写)

  福建厦门市官任社区西班牙籍居民马努——

  开西餐厅,感受温暖

  本报记者 施 珏

  “晚上7点半,两位是吗?我们刚到了一款很不错的西班牙红酒,推荐您尝尝看。”接起订餐电话,马努用流利的中文与顾客交流。放下电话,他走进厨房检查备菜,又回到餐厅细致摆盘,做好迎客准备。

  马努的西餐厅开在福建厦门市官任社区的官任街。这是一条国际范儿十足的小街,环境优美,各国游客众多。13年前,马努来到厦门,最初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,但在厦门生活的归属感,让他最终决定长期留下来。“我没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,差不多算半个本地人。”马努说,厦门的海滨风景与家乡西班牙北海岸的自然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,在官任社区生活让他有家的感觉。

  “在厦门工作几年后,我就萌生了开店的想法,但作为外国人,创业并不容易。”马努说,在社区的帮助下,所有困难迎刃而解。找不到铺面发愁时,是社区工作人员为他提供资源;筹不齐资金遇困时,是社区商圈协会帮他牵线搭桥……“我在这里做生意很安心,也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”餐厅置物架上,摆放着许多马努和社区朋友的照片,“如果社区有人需要帮助,我一定乐于支持。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,他们也都会向我伸出援手。”他说。

  官任社区是厦门外国友人最集中的社区之一。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,社区不断完善服务体系,不仅设立外国人才服务分站,还推出长达400页、细致到“抵达第一周该做什么”的《外籍人才来厦工作生活指导手册》。社区还积极打造宜居环境,开通服务热线、开设国际学堂,围绕住房、就学、医疗、语言等,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,让外籍居民在社区感受“家”的温暖。

  来自加纳的弗雷迪是官任社区国际学堂的学员。他为自己取了中文名袁曦,寓意光亮与希望。刚到厦门时,是社区工作人员帮他租房、办证件,鼓励他报名上语言课。渐渐地,弗雷迪开始主动参与社区活动,节日里会与邻居一起写对联、分享美食。慢慢地,他从一个初来乍到的新邻居,变成了社区里的熟面孔。“我们希望外籍居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。”官任社区党委副书记黄种东说。

  不久前,厦门举办国际石材展览会,马努的餐厅接待了不少来厦门洽谈生意的西班牙商人。“我为他们介绍厦门的风土人情,想让他们感受这座城市的友好、繁荣和活力。”马努说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我国科研人员国际上首次认证宇宙线起源

回声|“总书记,宁波舟山港有了新的硬核实力”

北京7月24日电 (记者 应妮)记者从7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由巴黎奥组委授权,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和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“共筑和平——2024(巴黎)奥林匹克美术大会”,将于8月8日在巴黎塞纳国家音乐中心开幕。

AI将帕金森病药物设计提速十倍

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表示,75年来,中国保持稳定和发展。相信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,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国家建设中取得更大成就。柬中合作已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典范,为携手构建高质量、高水平、高标准的新时代柬中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柬埔寨人民党主席洪森表示,柬中“铁杆”友谊持续巩固,双多边合作日益深化,柬方愿继续发展柬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构建柬中命运共同体。

【打工前沿】为生活持续努力的人,都值得点赞

按照《意见》,到2025年,全域覆盖、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,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。到2035年,高效完备、精准科学、运行顺畅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建立,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、美丽山西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。(完)

(第六届进博会)八方来客赴进博之约 中国邀世界共享机遇

贵州作为中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,有着“黔地无闲草,夜郎多灵药”的美誉,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,贵州省共有药用植物资源7453种,贵州良好的自然生态造就了贵州中药材道地品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